醋酸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醋酸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产能过剩与中国经济深层次问题-【资讯】

发布时间:2021-07-15 12:20:02 阅读: 来源:醋酸厂家

中国在出现产能过剩的同时,通胀压力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却难以削减。出现这种奇特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投资的行业结构和投资的主体结构不均衡,进而加剧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因此,加快改革,主动进行调整十分重要。

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是其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的动力,这为高投资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注解。尤其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之所以能有效应对,投资拉动功不可没。但同时,从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证轨迹来看,投资高速甚至是超高速增长往往伴随着产能过剩。

与成熟市场经济体产能过剩通常导致通货紧缩压力不同,中国更多呈现出的场景是,产能过剩的同时,通胀压力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却难以消减。那么,产能利用不足与通胀压力并存的根源在哪里?

我们认为,投资的行业结构和投资的主体结构不均衡是这种独特现象存在的直接原因,并可能会不断加剧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不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内实现较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主动、稳步地加快改革和调整显得十分重要。

产能过剩的内涵及其在中国的独特表现

1.什么是产能过剩?有关产能过剩(Overcapacity或Excess Capacity),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通常的理解是,长期均衡中的实际产量低于成本最低产量或最佳产量,其中很重要的一个表现是产品的供给或潜在供给能力大于实际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产能过剩有时间点上的界定,即包括存量产能过剩和增量产能过剩。同时,由于最低生产成本的供给与实际供给之间的差额与产业固定资本投入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资本密集型行业相对更容易出现产能过剩。

2.产能过剩在中国的独特表现。随着2003年中国进入新的经济景气周期,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亦日渐突出,并自2008年起渐次达到高峰。不仅以钢铁、多晶硅等为代表的中上游工业制造业产能过剩现象明显,以部分机械制造行业为代表的中、下游工业制造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

更值得关注的是,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行业也开始出现了类似于产能过剩的问题。一般而言,产能过剩除了直观地表现为产能利用率较低外,还会主要体现在行业供给超出需求、企业产销率下降、出口贸易摩擦增多、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以及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五个方面。但在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中,情况更为复杂。

首先,从钢铁、多晶硅等中上游工业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具体表现看,第一,行业总体的产能利用率较低。例如,2008年我国多晶硅和电解铝的产能利用率仅为20%和70%。2009年,国内粗钢、水泥和传统化工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5%、59%和70%。第二,产品库存大幅增加,产销率下降。例如,2008年初至2009年初,炼钢行业库存累计同比增幅均在30%以上,最高时甚至超过了70%。第三,出口量增价跌,贸易摩擦频发。例如,2009年国际贸易领域针对中国钢铁产品的贸易救济案件22起,与石化产品并列首位。

上述三点表现符合产能过剩的一般特征,但进一步看,中国的产能过剩还表现出一些令人费解的独特现象。首先,产能过剩的同时,进口量不降反升。典型的例子是2009年甲醇的进口增速大幅攀升,受此影响,国内甲醇开工率进一步下滑至40%左右。其次,产品价格并未出现大幅下滑态势,甚至稳中有升。从钢价来看,2008年三季度后,其的确表现为迅速下跌,但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元走强,加之2008年9月份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恶化,国内钢价受到国际市场价格传导、国内投资信心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叠加,价格大幅下滑。但此前(2007年1月-2008年7月)和此后(2008年11月以后)钢价呈现较明显的上升走势(受国际市场等因素影响,2009年9-11月价格有过波动)。再次,亏损企业数虽有所增加,但行业利润率及盈利能力却总体上升。例如,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炼钢行业利润累计降幅明显收窄,至当年末累计降幅缩至37.2%,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也由2009年初的0.3%的低位上升至1.94%。

其二,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亦值得关注。第一,公路尤其高速公路投资高速增长,供应过度问题开始显现。毋庸置疑,中国城市化进程是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的重要依托,但城市化对基础设施的合理需求应是渐进式释放的,短期内供给大量涌现和供给过快超前势必引起基础设施的产能过剩问题,即车流量小、利用率低及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2008年我国每公里高速公路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至1078辆,但仍远低于日、韩、美。即使未来中国汽车销量达到平均每年2000万辆,考虑到汽车报废等因素,中国至少需10年左右才能达到美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高速公路使用效率明显低于预期,建设项目的偿债风险不容低估。第二,短期内大面积铺开的高铁投资形成的大量“产能”导致了部分线路客座率低、投资回报率远低于预期及运营持续亏损等问题。第三,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爆发式增长引发隐忧。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主要采用政府主导的负债融资方式,其可偿付性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尤其对于那些公路交通状况较好、尚不亟须通过轨道交通疏解地面交通压力的二线城市,出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而大量投资轨道交通设施的模式的确值得反思。

总之,中国的上中下游行业都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除了一般意义上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较低以及出口贸易摩擦频发,还具有进口需求旺盛、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以及行业盈利能力不降反升等独特现象。这也深刻表明,中国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本质上只是一种结构性的过剩。

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在市场机制较为完善的条件下,产能过剩问题会随着供应过度→价格下跌→供应下降的同时需求亦有可能上升→价格上升→供应和需求再调整的路径,而逐步缓解甚至接近消失。但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显然还有许多独特、深层次的成因。

1.生产要素价格偏低且定价机制不合理。首先,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市场化程度较低。尤其在工业用地市场,尚未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定价机制,有的地区即便建立了市场定价机制也难以真正执行。其次,资源价格未能真实反映资源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尤其是环境成本尚未完全内部化,致使资源要素价格偏低。其三,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劳动力价格尤其制造行业的劳动力价格明显处于较低水平,且劳动力成本与劳动生产率并不匹配。其四,体外循环资金居高不下的利率说明银行的信贷资金成本仍相对较低,加之近年来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宽松成为常态,对于那些能比较容易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的投资者来说,具备较强的投资冲动实属情理之中。

2.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结构失衡。从根本上说,投资形成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都有赖于最终需求——消费来加以消化,如果消费增长相对维持在较高水平,产能过剩问题就难以持续存在。但在中国,最终消费相对不足尤其是与投资相比长期存在的结构性失衡,亦是导致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还存在较为明显的投资对消费“挤占”效应,即近年来不少企业的高投资增长率是在压低消费的前提下实现的。

例如,一些私营企业资本积累率高达30%以上,利润率甚至超过100%,而员工薪酬的增幅却相当有限,消费需求因此受到抑制。虽然从短期来说,投资是一种需求,但其只是一种中间需求,并随着生产线及相关技术的日臻成熟,形成供给的时滞在缩短,而在作为供给的投资与作为最终需求的消费失衡不断拉大的背景下,产能过剩持续存在就不难理解了。

3.企业在产能过剩情况下仍有利可图。第一,高投资增长率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了对产品尤其是上、中游产品的需求,致使产能过剩的同时,产品价格和企业盈利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向下压力,这从近年来上游行业利润走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较高的相关性上可见一斑。即便随着投资形成的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导致产品价格向下压力加大,表现为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正常水平,但只要经营成本小于收益,企业虽利薄但仍有利可图。何况从目前来看,投资高速增长形成的产品需求动力仍高于产能过剩形成的价格下拉压力,企业的投资冲动因此难以得到有效遏制。加之中国的破产制度有待完善,产能过剩内生的调节机制尚未建立。这也说明了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第二,更需看到的是,部分企业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中能获得一些特殊的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而由于具备劳动成本较低、经营效率较高等内在优势,一些对自身竞争力有信心的私营企业也会选择进入产能过剩行业。

第三,“有利可图”的个体理性往往导致“行业产能或潜在产能过剩”的集体非理性。从企业个体行为来看,有利可图的企业为了实现盈利最大化或出于规模经济的考虑,往往会选择维持或进一步扩大规模,而从行业整体走势来看,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会愈演愈烈。这种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纳什均衡现象在某些领域表现得比较明显。

比如,一些产能已经过剩行业内的职业经理人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不愿放弃对企业的控制权,甚至通过扩大规模来获取更大的控制权收益,而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出资人监管和约束难以完全到位,过剩行业内的兼并重组难以顺利进行,产能过剩问题因此长期存在。

4.投资的行业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农业和教育、卫生、社保类投资通常投资周期较长,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其当期的投资回报率亦较低,加之长期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出于各种原因对促进这类行业投资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相对有限,对该领域的投资不足已成为当前国内投资的一大结构性问题。

2004年至今,农、林、牧、渔业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始终维持在1%左右(2009年投资占比也仅为1.7%),教育、卫生、社保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基本在3%左右(2009年投资占比也只有2.5%)。相对于投资,需求增长的行业结构更为均衡,尤其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的需求增长更为迅速。投资结构失衡导致工业生产性行业和基础设施相关行业产能过剩日渐加剧的同时,农业、教育、卫生及社保类行业的需求因为投资不足而迟迟得不到较好的满足。

5.投资的主体结构不尽均衡。客观地看,中国强大的投资动力稀释了产能过剩的价格下拉压力,这种动力很大程度上源自各地方政府。首先,目前民营经济在投资市场准入方面仍存在较高的政策门槛。其次,地方政府为了保地方经济增长都有较强的投资冲动,尤其是近年来在对GDP拉动效果最快的城建领域和上游产业千方百计地上项目,客观上导致区域经济结构趋同,全国范围内的产能过剩加剧。由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相对更容易出现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偏好一方面极易引发或者加剧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对就业增长的拉动效应却并不明显,致使中国的总体实际投资效率并不高。再次,为解决投资资金来源不足的约束,大量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应运而生,这种较高杠杆率的融资机制在相当程度上放大了地方政府的投资主导能力。

进一步看,中国最近一轮产能过剩高峰自2008年起渐次出现,其中有出口增长受阻的部分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主导或相关投资的需求得到了有效实现。由历史实证分析可知,地方政府主导或与之相关的投资大量流向上中游、城建等资本密集型行业,是造成中国产能过剩问题难以根治的直接原因。

江铃中轴房车活动价格

广州回收卡拉胶广州过期食用胶收购公司

日化香精厂家

水泥稳定层搅拌站

出售秋月梨树苗多少钱一棵

盲盒摆件亚马逊CPC认证申请CPSC检测认证美国